1.垃圾分類時代已經到來,繼續實施垃圾分類是大有可為的。
垃圾分類是一種新時尚,社會感受到。當轉型期,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開始對垃圾進行分類。轉型時期往往是垃圾污染最嚴重的時期,也有一定的經濟和技術條件支持垃圾分類。因此,目前國家實施垃圾分類,應該說是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不足問題的強制性,也是提高中華文明的必要措施。
可見,垃圾分類全面深入推進的時代已經到來?!豆腆w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于2020年開始實施,要求推進城鄉垃圾分類。當我去一些地方調查時,一些地方領導仍然認為時代沒有到來,太早了,這是錯誤的。
2、科學認識垃圾分類在構建生態文明大格局中的作用。
清潔工平時都是忙自己的事,可能很難跳出環衛看垃圾分類工作。在我看來,垃圾分類和分類處理在環衛方面是很大的,但在生態文明方面只是很小的。垃圾分類工作者應明確自己在衛生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具體作用。
垃圾分類專業服務融入生態文明的各個方面,與資源回收、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生物堆肥等工作的關系相連,可以在大結構中進行垃圾分類,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模板。
3、垃圾分類工作系統的設計和設備配置應立足于初心。
要正確認識我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所規定的垃圾分類制度的宗旨,就必須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的文明素質,使人們有意識地分類,而不是以市場為主體。
垃圾分類是一種新的時尚。有些地方根據國家部署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取得了初步效果?,F在,垃圾分類在綠色化發展的同時,也開始低碳化發展,有些地方還對車輛進行垃圾收集改造,將汽油車和柴油車改為電動三輪車,將資源回收以及綠色利用與國家低碳發展戰略相結合。要使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有效地開展,就必須對其歷史定位、現實問題和發展前景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4、從系統服務的角度提高垃圾分類的綜合性能。
首先,要明確垃圾分類專業服務與前端居民分類和后端資源回收處置的關系,了解專業服務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分析垃圾分類服務與社區綜合服務的關系,研究二者是否能夠融合。環境保護服務的社會需求是綜合的,市場主體過于集中于單一的業務領域往往不利于綜合業務的發展,如果只從事垃圾分類,除非業務特別深入,否則很難在經濟上維持下去。一些公司做垃圾分類賺不到錢,但同時承包住宅區的綜合社會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大米購買、油購買等服務,有些地方包裝農村垃圾、污水和社會服務,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
其次要優化垃圾分類設備及流程;就拿工藝優化來說,投放廚余垃圾時要考慮破袋嗎?居民破袋后洗手或用紙擦手嗎?垃圾桶要不要洗?清洗垃圾箱的水倒在哪里合法環保?這些問題似乎都是小問題,但對垃圾分類的科學發展至關重要。各地要整理總結,形成便于居民和政府監督的垃圾分類系統模式,不能將政府便利監督建立在不便居民的基礎上。
5、應正確看待塑料垃圾的能量消耗。
垃圾分類后端有垃圾填埋或焚燒。以前說到垃圾焚燒,虎色變了,現在社會寬容垃圾焚燒,主要原因是科學技術發展,焚燒爐溫度變高,二惡英的發生問題得到了解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發達國家實施垃圾分類的技術條件不能用來衡量中國實施垃圾分類的技術條件。因此,中國目前的垃圾分類方法和標準應基于當前的技術條件,而不是抄襲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方法和標準。
資源循環必須經濟低碳,能源利用也是垃圾的有效利用方式。塑料焚燒不再環保。如果塑料的無限資源循環,會出現能源利用增加、碳排放增加、環境污染防治成本過高等問題。因此,塑料的再生或利用應計算為綜合賬戶和大賬戶。唯有如此,才能促進資源循環產業的科學發展,既經濟又低碳。
原本塑料垃圾只強調資源回收,既不經濟也不低碳,現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相關文件中出現了垃圾的能源利用,這是一大進步。在全國范圍內提出了碳達峰的目標和碳中和愿景之后,火電廠的碳排放就成為了碳排放的指標,而垃圾焚燒發電廠則沒有煤炭、石油等資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碳也不一定達到排放的指標,這就意味著未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和運行還有一定的空間。
6、合理處理可降解塑料袋的生產和使用。
例如,國家繼續大力推廣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有以下現實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要保證可降解塑料袋進入可降解過程;降解塑料袋的方法一般是堆肥降解,在一些農村,可降解塑料袋可以通過堆肥降解,但在城市里,垃圾堆肥很少,可降解塑料袋很難被堆肥降解。在具體操作中,可分解和不可分解的塑料袋在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時難以區分,不是廚房垃圾和濕垃圾,而是一起投入其他垃圾的桶,其他垃圾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也就是說,價格高的可分解塑料袋雖然沒有被分解堆肥,但是被送到發電廠焚燒發電,和焚燒一般的塑料袋發電沒有什么區別,沒有達到國家普及可分解塑料袋的目的。
二是保證可分解塑料袋的分解時間與堆肥時間大致一致。根據現在的情況,可降解塑料袋即便是到了堆肥階段,也需要兩三個月甚至五六個月才能降解,這與現在的廚余堆肥周期并不一致??梢?,可降解甘蔗的扶持政策與垃圾處理的實際操作流程嚴重不匹配,需要改進。
7、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中,必須進行垃圾分類。
湖南寧鄉市陳家橋村六年前就主動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探索出了適合當地實際的垃圾分類模式,實施效果良好。就目前來看,談垃圾分類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老百姓談論最多的就是鄉村山水湖草沙地的系統保護,這表明垃圾分類在這些先行地區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目前,該村將垃圾分類與農村庭院環境改造、水改造、雨污分流、污水處理、河道治理等工作相結合。鄉村環境干凈,經濟魅力也提高了。例如,該村引進幼兒園、養老院、農家樂,相關產業初步發展。到2021年油菜花節,有超過3萬人前來旅游。這表明垃圾分類正在成為綠色經濟的競爭力。
8、完善垃圾分類管理的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
為進一步規范垃圾分類工作,必須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框架下,制定《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或《垃圾分類處理條例》,并在此條例下,由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共同制定《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或《垃圾分類處理條例》。以垃圾箱的配置為例,由于各地區的垃圾種類不同,住宅區、街頭、醫院、飲食區、商業區、文教區各放置幾種類型的分類垃圾箱,需要制定相應的標準進行指導。